蓝城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KY平台,KY(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 > 蓝城新闻
如果说,两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镇长日”,是蓝城在小镇这条道路上通过分享来讲述自己,并通过讲述来实现自我确认,乃至自省,以此鼓励和鞭策自己想得更透彻、做得更踏实。
那么,同样已历两届的小镇中英论坛,则是蓝城在默默锤炼自己, 在谦逊平和中探索自我生长的可能性,在全球化和多维度的思想养分中培育蓝城的小镇特色。
分享不倦,汲取亦不懈。诚如宋卫平董事长在刚刚圆满落幕的2018年蓝绿小镇中英论坛上,开场时不禁流露的那句话:小镇或许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皆因蓝城欲有为于小镇。
[1]
2018年3月20日-21日,在杭州桃李春风举行的第二届蓝绿小镇中英论坛,即是蓝城探索美好生活的又一场小镇盛宴。
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资深学者、农业综合企业与社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创始人理查德·贝恩斯博士(Dr Richard Baines),经济学家、城市规划专家和战略规划师、西英格兰大学客座教授尼古拉斯·福科博士(Dr Nicholas Falk),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柏林科技大学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约汉姆·埃布勒(Joachim Eble),伦敦中国设计中心董事、曼彻斯特大学荣誉研究员田英莹博士,KY平台,KY(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小镇研究院院长胡劭平,分别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KY平台,KY(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董事长、绿城中国联席主席宋卫平,携蓝绿小镇公司领导、蓝绿小镇镇长,KY平台,KY(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各平台公司、专业公司负责人,及蓝绿小镇“蓝图计划”学员,共计约200人现场参会。
农业研究:构筑食物风景线
理查德·贝恩斯博士通过《农业发展与小镇发展研究》这一报告,分别介绍了荷兰大规模的全球化现代农业和英国基于共同体利益的本土化社区农业,并提出了“构筑食物风景线”的理论研究。
这一理论,基于对乡村食物风景和城市食物风景的剖析,为城乡社区(即小镇)设计链接乡村与城市的本土食物风景,并将本土食物风景链接到区域性以及全球性系统中。
而就蓝城小镇的农业发展,贝恩斯博士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诸如,强调农业生产和农业研发的兼顾,形成农产品研发孵化器和创业机制,促进创新技术走向市场,以及发展农场店铺、农家乐和农业休闲观光等等,关键则是让创新和教育将产业、社区、居民关联起来,统一发展。
智慧城市:实现真正为人
尼古拉斯·福科博士讲述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实践和应用,通过哥本哈根、新加坡、弗莱堡等六个智能新城镇的案例,以及其他项目的经验教训和软硬件方面的操作应用,强调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坚持“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建设方向。
福科博士还进一步指出,应注重从规划、财务、基础设施、建筑、管理等方面来实现智慧的增值。比如在智慧管理上,提出四点建议:
1、应有共建社区的理念,
2、保证智慧技术的支持,
3、经常举办庆祝成功的活动,
4、出售服务而不是建筑物。
而对于智慧的城市化发展,福科博士给出了这样的观点:越来越多的城市更像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游戏,没有正确的答案,你需要从正确的地方开始,并继续前进。
产业运营:莱奇沃斯的启示
作为研究莱奇沃斯田园城市的资深专家,田英莹博士此次从产业运营着手,带来更完整的田园城市发展解读。
在回顾田园城市的历史演变之后,田博士总结了莱奇沃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思路:产业运营遵从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并尊重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产业与小镇的和谐共生;通过教育和居住支持产业发展,共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结莱奇沃斯的启示,田博士着重指出小镇长期运营的重要性,并简明扼要地归结为三点:
1、在商业和市场操作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平等健康和福利的机会;
2、考虑时间的维度和小镇后续的发展成长空间;
3、小镇定位、达到目标不可能在初期精确确定,需要有一个组织长期进行调整和更新。
生态规划:可持续的社区策略
约汉姆·埃布勒教授在《社区型再生能源与生态系统总体规划与案例》的演讲中,首先提出了生态城市总规策略,需在都市结构、交通、社会经济议题、能源与资源循坏、自然与人文的背景这五个层面,通过分析和设计,达成非常宜居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在对城乡共存生态系统、对应气候的社区、再生能源的城市、智慧电网四大类型,九个案例的解读中,埃布勒教授强调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的边界应是模糊而自然的,两者相互融合。而实现城乡的生态平衡,出发点应将林地、河流等那些看似独立的系统联系起来,顺应自然的规律,形成一个循环经济体和生态系统,比如黑土生态技术的应用。
[2]
从农业研究到产业运营,从智慧城市到生态规划,中、英、德专家激扬思维而指点小镇,说大了是国计民生,说小了是关切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其间,不乏具有共同观点和意见的理论和实践,而直接点题或有所关涉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是为“互联”和“共生”。
互联一词,并不仅在于“互联网”的思维和智慧技术,而意味着小镇从开发到运营的一整套体系,甚至不同模块的一套套体系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连接,以及小镇内部的自然、人文、商业、邻里关系等所有要素,共同在小镇里形成一个持久、和谐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城市与乡村的大格局中寻找对立统一,在设计的不同环节和界面中寻找连接点,在单个要素中寻找各自的活力和困境……并关切到生态、效率、利益和宜居程度的闭环中,或许就是做小镇应有的运营思维和长远计划。
比如就农业方面来说,改变乡村生产、城市消费的线性发展,而在小镇形成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空间,并将城乡之间的剩余价值有效互补,在这样的循环中创造一个食物链。
所谓共生,举凡生态、生产、生活,虽在技术层面和表现形态上各异,但都指向了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并从时间的维度考量小镇的持续生长、更新。
比如在莱奇沃斯田园城市的产业运营中,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扶持支柱产业,更注重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并将田园城市打造得有吸引力,从而吸引伦敦的企业过来。
但整个战略没有把产业和生活分离,莱奇沃斯基金会努力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高质量住房和社区设施来吸引人们定居和工作;而产业的良好发展又可以反哺社区,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而互联和共生的共同核心,正如福科博士以一种批判思维所说的:“只有技术是不够的、只有数据是不够的……当我们在考虑技术和数据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它的本质,实则为了人。”
这其中,蓝城已形成一些方法论和实践所得,而从根本上,则是一直坚持“众筹、共建、自治、分享”的准则。
【3】
KY平台,KY(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小镇研究院胡劭平院长就在本次论坛上,分享了蓝城小镇的研究和实践。在以历史观解读中外城市化进程的不同背景之后,胡院长指出,小镇在中国的价值和使命是作为“城乡枢纽”而存在的,这也是蓝城做小镇的原点。
因为小镇的存在,城市的产能、消费需求可以导入到乡村,而乡村的物产、资源、劳动力等,可以转换成产品和服务,供给到城市,实现城乡枢纽联动。
在这个原点上出发,至2017年,蓝城和绿城在全国已有60余个小镇,遍及全国20个省、直辖市。
这些小镇,普遍呈现了产业复合性的特点,其中95%的小镇包含农业板块、80%的小镇包含康养板块,这一特点增强了小镇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资源之间的相互联动能力。
同时,在众多小镇生长的过程中,蓝城发现另一种城乡生态现象:镇群(小镇集群)。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小镇,通过产业联动、资源互补,形成一个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空间意义上的城镇综合体。
从特色型小镇到复合型小镇,再到小镇集群,蓝城对小镇的实践虽然还在初级阶段,但这种持续的思考和探索,将与小镇共同成长。
“一种在内心回响的声音,塑造我们的时代”,波兰诗人米沃什写道。小镇便是这样一种声音,在蓝城内心回响。
而不论栖身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东方文本里,还是激荡在“田园城市”的西方思想中,蓝城所塑造的小镇时代,将以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而存在。
因此,宋卫平董事长在致结束词时,对五位老师表示特别的感谢,这些世界级的案例、经验和资源,为蓝城小镇得以继续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启发和内容源泉。
宋董还表示,小镇必须有内容,内容为王;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变化,小镇的内容和课题永远不会完结。而学习之外,尤其重要的是做出来,这是蓝城的价值所在。
※文中图片来源于中英论坛实拍